人活一世靠谱配资,难免与其他人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。
每每我们与他人发生冲突、矛盾之时,便会有人劝我们:“以德报怨”。可“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”?必要的时候,我们也应当学会以牙还牙。
但报复,也要讲究方式方法。相比于直接跟对方撕破脸皮,倘若能够了解以下三种心理学效应,往往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野马定律——管控情绪
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,曾经发生过一桩“奇案”。
正在草原上做调查的研究人员们,发现了一只野马的尸体。
研究人员们对野马的尸体进行了调查,发现这匹野马刚死不久,并且体格格外健壮。奇怪的是,马身上并没有什么大的伤痕,体内也没有发现任何毒素。
研究人员又寻找了一番,终于在马腿上发现了两个不起眼的小圆孔,是蝙蝠的咬痕。可按理来说,一只小小的蝙蝠是无法做到咬死这样一匹硕大的野马的,它究竟因何而死。
原来,这匹野马在被蝙蝠咬了一口以后,便十分气恼,奋力蹬蹄子,甩尾巴,要将蝙蝠赶走。但最后蝙蝠没赶走,自己却活活累死了。
害死野马的,正是它自己的暴躁情绪。而这便是“野马定律”。
对于我们而言,他人对我们的伤害,往往是有限的,真正伤害我们、折磨我们的,便是我们内心的愤怒。
我们受到来自他人的伤害以后,往往越想越气,最后既伤心,又伤身,也就是所谓的“内耗”。
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我们需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,避免“二次伤害”。
晚清名将林则徐,年轻时便是一个极其容易愤怒的人。
林则徐自幼天赋过人,四岁习字,七岁作文。年仅十三岁,便高中举人,成为乡里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。
只有林则徐的父亲知道,这孩子什么都好,就是容易动怒。在林则徐中举人,意气风发之时,林则徐的父亲却给了他一副自己亲手做的牌匾,让他挂在书房。
牌匾上写的,正是“制怒”二字。
之后,这副牌匾更是随着林则徐一同走南闯北。林则徐时时刻刻谨记父亲的教诲,压制自己的脾气。
在禁烟期间,林则徐需要广东监督豫坤拨给银两,用以修建虎门炮台。
这天,林则徐正在书房中等待着与豫坤会面,手下人却传来线报,告诉他豫坤与英军勾结,走私大烟。
林则徐顿时怒不可遏,将手中的杯子一下掼到地上。然而他抬头一看墙上的“制怒”牌匾,一下子压制住了心头火。
后来更是对豫坤笑脸相迎,成功拿下银两。
可以说,林则徐禁烟大业的成功,与这“制怒”二字脱不开关系。
小不忍,则乱大谋,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提高自己的修养,要沉得住气。“每临大事有静气”,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愤怒,而让自己的生活毁于一旦。
标签效应——自我调节
1968年,美国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位心理学家,他来此是为了进行一场实验。
这位心理学家从全校随机选取了一百多名学生,并从中随机选取了十几名学生,将他们称为“有发展前途”的学生。
而几个月之后,惊人的现象出现了:
8个月后,这些当初被称为“有发展前途”的孩子们,竟然真的全部取得了成绩上的进步。而这又是为什么呢?
这便是“标签效应”的作用:当一个人或他所面对的事物被贴上某种“标签”时,他便会潜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,以及对某件事物的看法,最终会使自己的行为,或者对事物的判断趋近“标签”形容的状态。
早年间流行的“星座”,以及近年来流行的“MBTI人格”都是一种“标签效应”。生活中,我们既可以运用“标签效应”影响自己,也可以用“标签效应”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。
当受到别人的伤害时,我们不妨对自己说:“我没有做错事,做错事的是别人,不要用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”,反复如此,便能化解我们内心的愤怒。
北宋时期著名的程颢、程颐兄弟的故事,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有一次,兄弟二人应文学家范仲淹之邀,前往赴宴。范仲淹为了表达对两位宾客的欢迎,便请了许多歌妓前来跳舞助兴。
程颐对此很是反感,当即愤怒离席,甩袖而去。而反观哥哥程颢,却面不改色,与在座的其他宾客把酒言欢。
等到程颢回到了家,弟弟程颐当即便质问道:“我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,怎可沉迷声色犬马,实在是有伤风化!”
而程颢闻言,却只是微微一笑,开口说道:
为全面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技能,切实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,我们特聘请全国各地教学一线的特高级教师们编写了这套“木头马阅读小卷”丛书。本丛书具有以下特点:
“你虽目中无歌妓,心中却有;我虽目中有歌妓,心中却无。你既然知道自己是国家栋梁,又何必拿他人的声色犬马来气自己呢?”
程颐闻言,犹如醍醐灌顶,瞬间顿悟。
是啊,任由外界如何诱惑,只要坚信自己是国家栋梁,便可不为外界所动。这便是“标签效应”对我们自身行为的巨大影响。
而面对他人给我们造成的伤害,我们也可以选择将其视为“挑战”,从而让自己产生克服挑战的意识,积极面对他人造成的伤害。
费斯汀格法则——旁观者清
面对别人的伤害和欺侮,很多人会觉得,自己如果不够“硬气”,便是“怂”的表现。实际上,倘若不是原则性问题,适当地回避风险、洁身自好,也不失为明智之举。
费斯汀格法则指出,生活状态仅由10%的现实事物影响,而剩下的90%取决于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如何。
简言之,每个人都能够掌控自己90%的生活状态。
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,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帝王。他在位期间,整顿吏治,发展民生,开创出“仁宗盛世”。
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帝王,却有一次向一名醉汉低了头。
有一次,宋仁宗在随身太监的陪同下在微服私访,走着走着,却忽然发现路中央横躺着一个人醉得不成样子,还打着呼噜。
太监一见便大怒,走上前便要将他踢开,而宋仁宗却伸手拦住了太监,并示意从旁边小路绕过去。太监表示不解,宋仁宗却只是笑笑不说话。
这便是“天子且避醉汉”的由来。
地位比对方高、权势比对方大,区区一个醉汉,与宋仁宗无法相比。那么宋仁宗为什么要避着醉汉?
原因很简单,因为“不值”。
在宋仁宗眼里,对方只是一介醉汉,自然不值一提。然而自己贵为天子,倘若不慎被醉汉所伤,可真是太不值得了。
正如今年,一位网友发帖所言:
“我今天被一位外卖员骂了,我没有还口。我知道我有幸福的家庭,可爱的孩子,而他什么都没有,却知道我家的地址。”
回避冲突,有时比解决冲突明智得多。
正如那甘愿受胯下之辱的韩信,也是知道自己是百年难遇的将才,而欺负自己的人什么都没有,手里却握着能够杀死自己的屠刀。
当我们面对自己受到的伤害、屈辱之时,不妨冷静下来,用旁观者视角,看清自己选择的利弊。如此这般,我们在生活中才能够时常立于不败之地。
结语
其实归根到底,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矛盾,取决于我们自身。
事实上,生活中大大部分看似不可调节的矛盾和冲突,都没有那么严重。当于他人产生矛盾时,我们不妨冷静下来,管控情绪,自我调节,让事情的发展最终利于我们自身。
没有跨不过去的坎,也没有渡不过的河。
跨过困难,我们迎来的是内心的成长靠谱配资,迈向的是光明的未来。